有人一年借阅926本书,说出来有点让人难以置信,但事实上确有其事。 《浙江省公共图书馆2018年度阅读报告》7月8日出炉。数据显示,一位“70后”男性读者在浙江的公共图书馆共借阅书籍926本,平均每天2.5本,是2018年在省内公共图书馆借书最多的人。据了解,这位读者姓周,基本借书点是浙江图书馆。“我已经连续七八年每年借书超过500本,借的书以政治、哲学和历史类为主,读这些书是个人爱好,与工作无关。”他告诉澎湃新闻:“我看书比较快,一些书借来翻几页,发现不适合就不看了,符合阅读习惯的会仔细读。”(7月9日澎湃新闻报道) 看过该新闻之后,仔细思量之下,这的确是有可能的。泛读,每天3本书左右,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,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。关于以下言论,我不敢苟同: 说白了,借阅多少书没多大意思,关键是借一本认真阅读完一本才是硬道理。否则,阅读如同猴子掰包谷,不论适不适合,先借回去再说。到时候,随手翻翻不适合就不看,适合才认真阅读,谈借阅数量是没有多少意思的。相反,大部分书本由于不适合没看而造成“无效借阅”。 建立在大量“无效阅读”基础之上的“惊人”借阅量,的确不值得炫耀,也不值得统计,更不值得当新闻看。倒是应该深刻反思其背后存在的问题。 借多读少,好比眉毛胡子一把抓,说明其没有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,不仅增加个人的搬运负担和精力,影响自身借阅效率,本就不值得鼓励,更别说提倡了。重要的是,借了大量不适合就不看的书籍,从借到还总得有个过程,虽不知其还书时间多长,但在这段时间里,有需要看的人却因书籍被不想看的人借走,势必影响该图书的借阅效率,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,越发不能鼓励和提倡,反而应该批评教育。(7月10日中国经济网报道) 我记得,曾经有一位伟人,也和报道中的男子一样,广泛读书,终成名家。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,各类出本社出版的书质量上良莠不齐,如果想要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,大量的借阅,广泛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,其一是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东西;第二,把筛选出来的能提升自己的好书精读。 关于借多阅少,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说,有待商榷。每个人去图书馆借阅图书,都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量按自己的需求借阅的,所以笔者认为,借多阅少,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说法,是纯粹的乱贴标签,仓促写作之下的必然结果。 一年能借926本书的,绝对不会是借多阅少,而是如借阅者亲自所说的那样,人家读书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可以做到广泛阅读。所以在这里,我觉得,我们不应对其进行口诛笔伐,而应当借鉴他读书的好习惯,在这书看质量参差不齐的的大环境下,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,从而提升自己,改变自己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在这里笔者提倡大家像报道中提到的男子学习其泛读的方法,在快餐式的书籍中,找到自己的营养餐。 最后,用某个名人的一句话说,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去说吧!同理,读自己的书,让别人去说吧。不管一年借阅多少书,能提升自己才是王道,希望大家都能养成“泛读”的良好阅读习惯。 欢迎转载,本文标题:一年借阅926本书,背后的惊人报道!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xgyren.com/a/xinxi/2019/0710/441.html (责任编辑:书生) |